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RNAi疗法初创公司圣因生物迎来了诸多重要进展:在去年5月和10月,该公司研发的首款RNAi药物先后在澳大利亚和中国获批开展临床,标志着圣因生物正式从早期研发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过去两个多月,该公司又分别与华东医药、信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siRNA药物;而更让业界瞩目的是,圣因生物于2023年12月初宣布完成由腾讯投资、元生创投领投的超8000万美元(近6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这一系列进展也让圣因生物再次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圣因生物成立于2021年初,致力于开发基于RNA干扰(RNAi)技术的新型小核酸药物。成立以来,该公司已获得累计超1.3亿美元的三轮融资。在RNAi疗法领域,圣因生物到底有何优势,使其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获得超8000万美元的融资?圣因生物的技术和产品管线,又有望解决目前疾病治疗中的哪些难题?眺望未来,RNAi疗法又有望迎来哪些里程碑进展?本文中,就让我们跟随圣因生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王为民博士来一探究竟。王博士在小核酸药物领域拥有近30年的研发经验。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圣因生物致力的RNA疗法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王为民博士:近几年RNAi药物发展迅速,但其研发仍面临很多挑战,其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递送,尤其是肝外递送。如何将siRNA分子高效、特异地递送到肝脏之外的靶器官或细胞是这个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基于肝外递送技术的siRNA药物获得批准,大部分候选药物仍处于早期临床甚至临床前研究阶段,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挑战中也蕴藏着机遇。RNAi药物在递送方面的挑战也给像圣因生物这样的初创公司提供了突破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实现针对某种肝外靶器官比如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的递送,就有可能开拓针对更多疾病的RNAi治疗路径。此外,对于RNAi疗法领域初创公司而言,如何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优势的化学修饰和肝内递送平台也是一个挑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圣因生物的技术和产品管线有何独特优势?它们有望解决目前疾病治疗中的哪些痛点?
王为民博士:成立以来,圣因生物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核酸药物化学修饰和肝内肝外递送平台LEAD™(Ligand and Enhancer Assisted Delivery)。基于我们的独特核酸化学修饰技术和GalNAc递送技术,公司已成功筛选出多个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临床候选化合物,并且它们已在不同动物模型中展示出活性、持久性、安全性的优势。同时,我们的化学结构设计在早期就考虑了工艺放大和生产成本的因素,未来也有望在可及性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另外,LEAD™平台也在多个肝外递送方向展示出了高效的siRNA递送效率和敲低靶基因的特性,公司也在积极开发针对不同器官相关疾病的靶点,期待在肝外项目上能够有“first-in-class”潜力的临床管线。
目前,我们的核心产品SGB-3403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正在稳步推进单剂量爬坡试验。SGB-3403是一种靶向肝细胞PCSK9的siRNA-GalNAc结合物,采用了圣因生物的新一代GalNAc偶联技术递送到肝脏细胞,通过RNAi抑制肝脏PCSK9蛋白的合成。SGB-3403临床上拟开发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临床前实验数据显示,SGB-340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在多个临床前动物疾病模型中(包括高血脂的食蟹猴模型)均显示出优于对照产品的疗效,可通过更低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起到持续降低LDL-C的作用,降低LDL-C可达40%-70%,有望成为针对该靶点的“best-in-class”siRNA药物。
同时,我们还有1款产品已在澳大利亚递交IND申请,2款产品处于IND-enabling阶段,多款产品正处在药物筛选和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确认阶段,适应症涵盖心血管及代谢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要实现圣因生物在研产品的全部潜力,还有哪些关键挑战?以及有哪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王为民博士:在我看来,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尽快在临床上验证我们的平台和技术,尤其是GalNAc肝内靶向递送领域。对此,公司需要尽快通过的人体数据展示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并且不断地迭代优化。而针对挑战更大的肝外领域,国际上的一些小核酸公司都处于相对较早的研发阶段,并无太多公开信息可供参考。这一方面就更加依赖团队过往的经验积累和基于合理设计的突破式创新,从而在不同的肝外方向上形成圣因生物特有的平台技术。
二是如何加快推进公司的产品管线进展。公司针对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领域建立了丰富管线。然而,新药研发成本高,临床时间长,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单靠自身力量很难推动所有疾病领域管线的快速进展。因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平台合作、共同开发、专利许可等方式,广泛建立优质合作关系来推动在研管线的进展和平台价值最大化。当然,公司自身也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核心管线推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打造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三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流程。作为成立不到三年的初创公司,公司的很多管理体系和内部流程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完善,这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将过去的经验和积累转化成适合当前公司发展阶段的管理流程,使得基层员工可以有更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流程规范。这不仅是对核心管理团队,也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挑战。让人欣慰的是圣因生物的管理团队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中很好地应对了这样的挑战,带领公司快速向前发展。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们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体系,并且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加入。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未来几年,预期圣因生物在研发管线方面有望迎来哪些里程碑进展?
王为民博士:继公司的首款肝内递送的RNAi药物于2023年进入临床之后,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有潜力的其它肝内递送的产品管线推向临床,为患者带来创新的RNAi疗法。
在代谢疾病领域,我们开发的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SGB-3403预计在2024年将有临床研究数据更新。此外,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SGB-3908目前处于IND申报准备阶段,与信达生物达成合作后也将于2024年启动1期临床研究。在免疫相关疾病领域,我们有一款候选药物已递交澳洲IND申请,预计将于2024年进入中澳两地临床,另一款候选药物则计划今年上半年递交IND申请。在肝外递送领域,我们也有了很好的突破,在部分已确立的平台基础上,公司也在积极论证靶点选择和项目立项,争取今年内可以递交肝外递送项目的IND申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趋势?创新机会在哪里?您对未来几年的预判是怎样的?
王为民博士: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近几年医药企业都在坚持开发创新药物或往自主创新转型,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才能获市场认可、得到长久发展。创新需要资本市场、政府部门、创新人才等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作为企业,我们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培养高效稳定的创新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公司创新研发实力,用具有高潜力的产品获得外部的认可和支持。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尤其是初创公司的融资和发展压力巨大,不过这也给未来真正的创新带来了空间和机会。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新兴技术的兴起,经济环境和政策的改善,相信生物医药行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当前难题或者颠覆治疗选择的创新药物或者技术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比如我们所从事的小核酸药物研究领域等。因此,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合作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具体到RNA疗法领域,我们需要怎样的合作,以加速创新疗法问世?
王为民博士:合作在新药研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管线推进来说,新药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多个内外部机构的相互协同,来推动整个药物研发的进程。从公司发展角度,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可以根据公司战略评估性地选择和自身经营战略相匹配的企业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开发、技术授权等方式,共同合作研发药物。通过合作,不仅可以借助外部研发力量,推动核心产品管线发展,同时也可以缓解公司新药研发的资金压力,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如果我们在10年后再次相聚于此,您认为RNA疗法领域格局会有哪些变化?能否为我们描绘一幅10年后的相关场景?
王为民博士:我在小核酸领域工作了近30年,亲身经历了小核酸领域从兴起到低谷,再到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小核酸的发展完整呈现了Gartner曲线。在过去5年时间里,RNA疗法开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期,有6款siRNA药物陆续获批上市,许多大型医药公司也开始通过收购或者授权合作等形式重新回到这一领域。这也为该领域注入了更多的资源和活力。展望未来,很多目前处于中后期的临床管线有望获批上市,同时随着肝外递送技术的突破和成熟,适应症也会向更多疾病领域拓展,进一步释放小核酸药物的治疗潜力。我认为,10年后小核酸药物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之后又一支柱性的重要药物类别。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展望2024年,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下您的期待?
王为民博士:希望我们坚持创新,笃定前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争取实现一个又一个公司发展的里程碑,早日为患者带来创新的RNAi疗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Ff8TSnbV3LhPk1q6jKWPA